2010 年 2 月 14 日
東河 -- 大武
碼表顯示里程:90.3 公里,累積里程 472.5 公里
詳細路程:
東河 - 都蘭 - 台東市 - 知本 - 太麻里 - 金崙 - 大武
住宿:華園大旅社 單人房 700 元
一早起來,還好,沒有昨日與一群外國人貪杯宴飲留下的宿醉(不到 300ml 的葡萄酒能喝到宿醉,那我酒力也真的太差了)。
揉揉眼,走出房間,與 Ibu 打聲招呼,向外一看,才發現金色陽光早已灑遍。
衝出民宿,朝著一百公尺不到的海邊望去。陽光下,風平浪靜的水藍色太平洋,波光瀲灩。我呆呆坐在海岸公路的混凝土護欄上,凝神望向大海,望向遠方隱隱約約的綠島。
應該用不著那麼早離開吧,我想著。
今日的行程,又是個不到一百公里的旅程,再慢,四五個小時也騎完了。
用不著這麼早離開這個靜謐安詳的小村莊。就這樣。
仰望天空 高山海洋
雀躍的心早已翱翔
展開旅程 放出希望
永遠不再只靠想像
不管山有多高 不管海有多深
要讓腳步走遍這大地
探索未曾有過的感覺 喔~
傾聽 風兒吹過草原的旋律
吶喊 聲音圍繞在山谷迴響
潛入 藍色深海 和魚兒遊戲
享受生命 重回純真的大地情懷
(陳建年「大地情懷」)
悄悄的把眼前的感動,收到記憶裡最深處那個角落。現在拍沒有意義。向陽、過度曝光,我知道我這台相機的限度在哪裡。
心中揚起一陣失落。行程關係,我今天就必須離開這裡,天知道我多希望在這裡多留兩天。
回到熱低,享用 Ibu 親手精製的三明治早餐,看著 Ibu 拿出梯子,站定,在吧台上方的黑板上繼續書寫她口中「不知何年何月才寫得完」的餐飲價目表。清水先生一早已經招呼著日本同鄉去東河河口衝浪去了。
急著趕路的 Nadine 已經離開,上路前,叮嚀她路線與可能的住宿點。要她今天一次翻過壽卡,恐怕不可能。搞不好又會在大武或尚武碰到。
用完早餐,又到東河村裡散步。一樣的閒散,一樣的悠然自得,大年初一的日子,想來對他們而言,不過只是 365 天其中的一日罷了。
我想留,但時間不留。十點半,整理好行李,拉出愛駒,是道別的時候,拉著 Ibu,請熱低的工讀生幫忙,合影留念。
與 Ibu 約定,有機會,一定再回來這裡。
出乎意料的逆風
離開東河,繼續沿著台 11 線南行。海階地形依舊,只是今日陽光特別熱情,似乎是第一天出發時的天氣再現。
唯一頭大的是逆風。
一路歪著頭,不明究理,照理說該是東北季風恣意吹拂的季節,今日竟然讓南風佔了先機 -- 而且這風勢可不小!
這確實出乎我意料之外。
頂著逆風,輪過東河鄉最大的聚落都蘭,輪過有著漂亮弧形的杉原海岸,刷過東南角的空軍重地志航基地,緩慢跨越中華大橋,來到東南台灣第一大城,台東市。
這是此生第二次來到台東市。第一次來,那是好久好久好久好久以前,高中時代,參加救國團自行車長征隊,才來到這裡。
倏忽二十年,就這樣過去了。
正午時分,台東市餐廳稀稀落落,我才猛然驚覺現在還是春節假期。只得隨便找個餐廳,胡亂解決中餐。
春節車陣
離開台東市,來到知本,再度接上台九線,也正式進入南迴公路的範圍。
同樣是斷層海岸,南迴公路段的海岸顯然溫潤許多。
太麻里前,靠海岸的公路旁出現椰子,藍天、碧海、椰子樹,南國風味一下子就透了出來。
沿著公路南下,經過太麻里市區往南,來到太麻里溪,才發現我一腳踏進了去年莫拉克肆虐最狠的災變現場。整條河流沖出兩道寬廣的河道不說,河底高度已經幾乎與路面等高,看得讓人怵目驚心:再來個颱風,這裡怎麼辦?
去年慘遭洪水沖走的台灣牛牛肉麵,就在河道旁繼續做起生意。我不禁替他們愕然擔心。
離開太麻里溪,繼續往南,對向車道竟然開始塞起車了。
總算有點春節假期的 fu。我提早兩天出發,自然頭兩天是碰不到返鄉車潮,除夕當天沿著台 11 線南下,一樣感覺不出除夕車潮。現在來到南迴公路,從高雄、屏東來台東的人,現在都只能走這一條公路,果然開始大塞車。
我在對向車道,沒有被塞車干擾,還是可以專心踩踏,因為逆風還是大得誇張。
一路與強風對抗,已經無心停下來照相,預計想看的香蘭車站、金崙車站等等南迴鐵路沿線最具特色的小站,都被我一一放過。
穿過金崙、大溪、大鳥,很快的,將近下午三點半,來到大武市區,果然看到環島客口中大武唯二的旅社。
大武是南迴公路台東段沿線僅次於太麻里的聚落,大武市區還有銀行 ATM 可供利用,至於旅社,除了大武市區,還有另一個旅社,兩三公里外的尚武。過了尚武,一直到楓港,都沒有旅社。
就在大武這裡住了下來,稍做安頓,步出旅社,正好看到 Nadine。
怪了,她比我早出發,怎麼現在才到?而且沿路我都沒看到她。
原來她在台東市區裡花掉不少時間。
她還想再往前,我只得趕忙再提醒她,往前沒有旅社了,而且很快就要接上山區道路,她很可能必須夜騎,太危險了。
於是將她留在大武。
大武的旅社當然完全無法與這幾天住過的民宿、旅社相提並論。不過,對一個環島客來說,已經很好了。
總覺得我像個匆匆過客,才來到台東沒幾天,明天又要離開台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