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件很殘酷的事情:當人年輕、精力十足旺盛,又毫無顧忌的可以胡衝亂闖時,偏偏是不成熟的時候;等你老成了,提升到一個境界的時候,以前的旺盛能量通常都剩不了多少。



在表演藝術界,這種情況特別明顯。



弦樂器演奏家,只要一過六十歲,音準就會成為致命傷,偏偏音樂詮釋這回事,往往是「人生六十才開始」。君不見一位指揮家要真正成為眾所公認的「大師」,好到可以標上「頂級 XO」的品牌,往往都要過了六十大關。



聲樂家,特別是華格納男高音與華格納女高音,亦復如此。



從兩廳院圖書室借來 1995 年的一張錄影,慕尼黑歌劇院演出 Wagner 的 Tannhauser,掛頭牌唱主角的男高音 Rene Kollo 當年 58 歲。他 1970 年開始站上國際舞台以後,精力幾乎都花在華格納身上。有些人可能會覺得:58 歲,還好啊!看了錄影你就會知道:Kollo 嗓子衰退的程度遠遠超過我的想像。



1971 年,同樣這部歌劇,他曾經與 Solti 爵士合作留下一套錄音,堪稱經典而無愧。Kollo 在那套錄音裡的表現,朝氣蓬勃,音色光輝明亮,對應這位主角的設定,可說說服力十足。1995 年的錄影,嗓子再也不復當年的朝氣,多處過度拉緊,很多過去不管拉多長都沒問題的長音,Kollo 必須以短弱音掩蓋過去,第二幕中段一度明顯顯現出體力不繼,喉音明顯的問題,更讓聽者聽得心驚膽顫。他以經驗克服嗓音上的問題,但整體詮釋水準卻見深刻。



可見華格納對男女高音的殺傷力有多大。Kollo 已經是那種很小心,「盡量不唱多」的歌手,還是跨不過 25 年。Windgassen 1950 年崛起,1970 年就退出舞台。唯一的例外可能是華格納女王 Nilsson,1953 年站上國際舞台,專唱最「非人」的角色,一撐竟撐到 1980 年代。



要是 Domingo 一開始也專唱華格納,他鐵定不到 60 歲就準備離開舞台 -- 事實上,1990 年代以後,他也漸漸出現衰老現象了。比較 1987 年與 Solti 在英國柯芬園、1995 年與 Levine 在美國大都會、1997 年與 Muti 在義大利史卡拉三次同樣的 Otello 錄影,明顯聽得出來,1987 年的 Otello,唱腔最豐潤多汁。



都是歲月的問題。



雲門即將從明天開始重演「九歌」,14 歲的舊舞,林懷民一直不把話說死,不當成「封箱」演出,但是他自己也感嘆:要再次重演,機率微乎其微。雲中君鐵三角,通通過了 40 歲;演女巫的李靜君,也超過 40 歲。在年輕舞者無人有實力接手這些角色,四個人的精力體力又只會走下坡的情況下,無法想像「九歌」是否還有重演的機會。



更令他扼腕的是:「40 歲,真美!」他說,你無法想像他們現在跳出來的舞多麼深刻而成熟,比當年「已經好」還要更好 -- 「夕陽無限好啊!」林懷民只能感嘆。



如果你還沒看過「九歌」,預備這次要進劇院,請你珍惜這很可能是最後一次,也很可能是最美的一次「九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