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寫,會越積越多。十月份看了四場表演,都還沒有寫下隻字片語,我真的很懶啊。

 

從這篇開始,以後我大概都會給我看的表演打個分數,企鵝最高給到三星帶花,我呢,拉大間距,最高五星帶花。當然有些團體我會拒絕給評分的,因為沒有意義,比如雲門舞集,我打分數就一定會私心狂給高分,所以雲門一定要排除的。XD

 

正事表過,來看看這個月我躬逢其盛的四場表演。很開心,這四場多半都有不錯水準,特別是兩廳院這個月登場的「世界之窗 -- 日本」系列,水準真的很好,可惜我看除了吉田兄弟的三味線是未演先轟動的早早賣光外,票房好像都不怎麼樣,這有點可惜啊!

 

10/4 下午 14:30

台北市立交響樂團 Puccini: Manon Lescaut ★★★☆

簡文彬指揮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導演 Enrico Conforti,女高音朱苔麗,男高音 Maurizio Comencini,男中音巫白玉璽,男低音廖聰文

 

2001 年以後,簡文彬首次指揮 NSO 以外的樂團演出歌劇,而且又挑了一部台灣首演的 Manon Lescaut,確實很有「簡式風範」。令人驚喜的是簡文彬又請回了朱苔麗,還連帶請動了朱老師的導演夫婿聯手。

 

看多了外國導演令人不敢恭維、缺乏邏輯(比國內導演還不如)的導戲手法,以及自以為是的國內「大老」XX 雄端出陽春難堪又毫不考究的舞台演出,Enrico Conforti 尊重傳統的堅持總算讓我鬆了口大氣。令人驚喜的是他試圖讓舞台與小說做出連結,音樂出現前添加一筆小說才有的結尾情節:男主角 Des Grieux 身心俱疲的回到法國。儘管這種手法快變成劇場老套(七月份 NSO 與澳洲歌劇院合作的 Carmen,女導演 Zambello 也來了這麼一手),但既然效果不錯,就不需挑剔些什麼了。整體布景、舞台詮釋都屬傳統手法,唯一可惜的大概是第二幕,以法國當時銀行家的財力,第二幕的布景實在稍嫌寒酸(對不起,我腦中一直是 1983 年大都會歌劇院實況演出的影子),女主角的服裝也搆不上華麗的標準。第三幕則幾乎無可挑剔,把流放女當作一般行李一樣的對待,強化當時對罪犯的歧視與偏見,形成的對比效果震撼強烈。

 

朱苔麗幾乎是我心中「歌劇女神」的代名詞了。2004 年的 Norma 聽得我目瞪口呆加熱淚盈眶,這次的 Manon 則完全展現她利用義大利美聲唱法融入寫實歌劇的功力,一樣是那樣的聲區統一、根底紮實,儘管第一幕聲音有些被不知節制的樂團狂蓋過去。這個角色與 Norma 相比,舞台上的動作更多更激烈,而朱苔麗克服了這個挑戰!第二幕的短小詠歎調「In quelle trine morbide」已經令人動容,第四幕最後的「Sola, perduta, abbandonata」更是結結實實擊潰觀眾最後一道防線。符立中對她的評價並未過譽:現在最紅的世界女高音幾乎都沒有她這樣紮實的技巧!可嘆,我們是聽一次,就又少了一次的機會!

 

朱苔麗如此搶眼,男主角 Maurizio Comencini 水準卻相去甚遠,根本不能跟朱苔麗的典範級演唱匹配。他的中音域確實飽滿渾厚,但是他的高音啊......應該這麼說,換聲區以上只能用「不忍卒聽」來形容。不可饒恕的是在第三幕結尾,Des Grieux 眼見無法將 Manon 留在法國,轉向船長跪地懇求收留他一同上船去美國,這一段「Non, passo son...Guradate!」唱得「有夠理智」!這一段必備的灑狗血場景,隨便上 Youtube 找一段名不見經傳的男高音的演出片段,無論是歌唱技巧到演出情緒,我看都比 Maurizio Comencini 好,更別提當時我第一個拿來比較的 Placido Domingo!下一次如果他再來,我要嚴重考慮是否要買票。國內觀眾對他太容忍了,劇終謝幕時還能采聲不斷!

 

國內觀眾熟知的廖聰文、巫白玉璽與男主角相比,都有非常稱職的好表現。特別是廖聰文,在前兩幕演愛慕 Manon 的銀行家是水準演出,第三幕轉演船長則令人驚喜。船長畢竟是個小角色,國外歌劇院只能找二線甚至三線歌手唱,於是最後被 Des Grieux 感動時的演唱,很少有讓人覺得 OK 的。而廖聰文在此的聲音充滿溫暖與認同,可說是這個角色難得一聽的演唱。

 

簡文彬指揮歌劇,國籍指揮中能跟他一較長短的大概只有他的大師兄呂紹嘉(我沒聽過邱君強的歌劇,抱歉!)。無論是 NSO 或北市交,他都能把樂團耍得絲絲入扣,細節處理相當仔細的。只是北市交...儘管克盡職責,但容我說一句,第一幕的弦樂實在不知節制,間奏曲的獨奏段落又太理智了點。

 

10/10 19:30

鈴木忠志劇團「大鼻子情聖」★★★★★

編劇導演:鈴木忠志

 

是的,你沒看錯,這是個近乎無可挑剔的舞台,馬上讓我心甘情願給他五星帶花的超高評價!

 

令人震撼的日式美學舞台、衍生自能劇的演員身體與聲音、Carlos Kleiber 指揮的「茶花女」選段、設定巧妙的改編結構,組成一部讓人印象深刻、感動低迴的「大鼻子情聖」。這樣一部西方劇場老戲,要演出日本專屬的新意,天曉得是件多不容易的事情。大師出手,終究不凡。老大師鈴木忠志設定為作家喬三以此劇本自況,導致作家現實與劇情日漸混淆的安排,讓人耳目一新。

 

演員身體的能量十分凝聚集中,男主角喬三的洗鍊演技讓人驚訝。但真正讓我渾身起雞皮疙瘩的是最後一幕,死去的喬三靈魂站在漫天櫻花雨中,遙望著屋內燈光中的心上人。一片淒清愴然,那種絞心淒美的日式美學終極表現,很難不掏面紙出來。

 

10/17 19:30

日本無設限舞團「妮娜物語」★★★★★

編舞:金森穰

 

非常精彩的六十分鐘表演,和悽慘的賣座相比,更凸顯台北對藝文表演長久以來存在的大師情結。自詡愛舞卻沒來看這場的人,對他們而言可真的是個大損失。

 

編舞者金森穰探討的「操控」,就主題面上來說不算創新,手法卻直接不囉唆。他讓女舞者成了被操控的機器人(或是娃娃),女舞者必須以娃娃的身份擺出各種姿態,有許多姿勢其實是需要肌肉出很多力氣的。那幾個操縱擺姿態的場景,讓人沒來由想到漫畫「千面女郎」裡,女主角譚寶蓮為了演出那個娃娃角色所受的訓練。光看女舞者被「強迫」擺出的那些姿勢,就已經讓人冷汗直流!

 

整場演出的調性是很冷的,燈光與音樂都是現代式的冷酷,動作編排講求的是乾淨俐落,特別是受操控者有了意識,開始抵抗後,與操控者之間的互斥、排擠,一連串快速的動作,精準得讓人驚異。

 

接近結尾,金森穰讓被操控的女性與操控的男性立場互換,男性的西裝外套與長褲被剝光,由女性穿上,主從整個互換,接著出現開場時的場景,只是操控與被操控者已經交換了!

 

金森穰的手法,讓我很快聯想到所謂的社會控制的問題。「操控」不光只是兩性間的問題,也是社會問題。在非社會主義國家,從政者極力用各種方式試圖操控人民的想法,殊不知在某一方面,他們其實也受民粹主義的控制,兩邊一直形成一種互斥的恐怖平衡,成了一種潛藏在表面下的深水炸彈。當我聯想到這一層時,不禁打了個冷顫:如果拿到現在的台灣社會....難怪共產黨拼了老命也要把中國的網路好好來個「內容清算」與綠牆隔絕。當民智一開,「憤青」或「打手」原形畢露再難自圓其說時,會發生什麼事情,真的很難想像。

 

我當下不敢再想下去。

 

整場演出真要挑剔,就是開場後約五到十分鐘,那段的舞蹈比較讓人不知所云,但已經是非常讓人擊節讚賞的佳構!

 

有機會再請他們來演出嗎?我很期待金森穰以後的作品!

 

10/18 14:30

NSO 精選:昂首,那心底的凱旋 ★★★★★

呂紹嘉指揮國家交響樂團

 

我幾乎可以預見呂紹嘉接掌 NSO 後,NSO 會呈現什麼程度的進步!

 

NSO 在簡文彬的創新規劃下,2001 2007 年大幅度擴充演出曲目,儘管很多都是第一次演出,演出品質也比較難以控制,但不可諱言,樂團對各種不同音樂語彙的掌握程度已經有了基本的根底,再次碰頭時有了經驗,自然更明白如何應對。所以我們在這兩個月可以聽見 NSO Herbig、對呂紹嘉,三套截然不同曲目下不同要求的適應力已經日趨成熟。過去多年來,外界某些好事者對樂團、對簡文彬的作法的質疑,現在看來,更顯得批評者的心胸狹窄與缺乏遠見。

 

就像這場的三首曲目,曲風完全不同,管弦樂技法更是天差地別,呂紹嘉本人當然能自在轉換,毫不費力,問題是樂團能夠執行到多少?

 

Vaughan Williams Fantasia on a Theme by Tallis,場上只有弦樂團。NSO 的弦樂部實力個人認為一直相當穩定,這首需要層層加溫、彼此唱和的曲子,弦樂波動如水,前舞台與管風琴兩側小樂團的呼應感覺也十足到位。如果聽眾精神不濟,是很容易被這樣柔和的按摩音樂給拉入黑甜鄉的。至於 Falla 的三角帽組曲 (The Three-Cornered Hat Suite),法式浪漫、歡快的節奏,呂紹嘉信心十足,樂團給予強力回應,也是佳演一首。

 

本場音樂會的重點是 Shostakovich 的第五號交響曲。前一天下午,我有幸參加呂紹嘉的講座,瞭解他對這首交響曲的想法,當然也會很好奇實際演出時,樂團能把呂紹嘉的意念傳達出多少。

 

呂紹嘉的第一樂章明確呈現出他所認為「作曲家受到壓迫後的反抗」 -- 是心理因素嗎?總覺得樂團傳達出的精神力十足,緊迫盯人,讓人大氣難得一喘。第三樂章更是陰鬱得讓人喘不過氣。蕭氏真的是寫這種陰鬱音樂的行家,豎琴在此與弦樂的應答更讓人動容。呂紹嘉曾說這一個樂章「有點像作曲家在講真心話」。若是如此,對資深聽眾來說,我相信這個樂章是很容易讓人掉淚的。

 

第四樂章,呂紹嘉還真的能夠做出那種「不正常的、扭曲的、被掐著脖子的快樂」。難為他,這第四樂章是他最不喜歡的一段。特別是終曲,呂紹嘉強調,越來越多樂器去演奏很制式、很呆板的八分音符伴奏,顯得演奏勝利旋律的部分很不正常。而現場聽到的效果是:很空洞、很乾的勝利,真的就像指揮家說的,「如果你要勝利,好,我就給你勝利的樂章」,但這種空洞又枯乾的勝利,對把這曲子捧到最高的蘇聯共黨當局來說,是再好不過的反諷了!

 

樂團的反應很積極,幾處非常細緻的速度轉換也幾乎都能到位,法國號幾乎脫胎換骨,進步幅度驚人。如果 NSO 每一場都至少有這種水準,那真的是樂迷之福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