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臉書,至少對我來說,最大的影響應該是:懶得寫部落格了。如此一來,很多不成熟的想法,就沒有成熟的機會...囧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之而總言....總是該把過去一年參加過的比賽、看過的表演,小小回顧一下........

好,就從今年看過的舞台表演看起吧!

 

The Tempest

2012/2/18  19:30

2012 台灣國際藝術節

契柯夫國際藝術節:暴風雨 The Tempest 

Declan Donnellan 導演

意想不到,開年看的第一場表演,就是一場值得列名本年度我個人最推薦舞台表演的其中一場!這個俄國劇團在幾年前曾經來過台灣,一樣演出莎士比亞的作品,當年的「全男版第十二夜」好看得嚇死人。這次再次「染指」莎翁,而且瞄準他最後一部劇本「暴風雨」,讓人期待。

這個演出的完成度好得驚人,而且巧思處處,光 Ariel 由三位男性演員扮演運用的手段就讓人驚喜;沒有中場休息,一景到底的舞台,加上恰到好處的特效,更將這個稍嫌長的劇本濃縮得極為緊湊凌厲。雖然演出後,有人對於導演 Declan Donnellan 處理米蘭公爵、米蘭達與王子間感情的手段有所微詞,但我個人認為導演以文載道的手段並沒有悖離莎翁原意,更讓這個劇本閃耀出驚人的時代意義。

本年度個人最推薦舞台。

 

Daniel Harding Bavarian 

2012/2/28 19:30

2012 台灣國際藝術節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小提琴獨奏:Christian Tetzlaff

指揮:Daniel Harding

Daniel Harding 是國際樂壇極為看好的大師接班人之一,這次來台灣,排出的貝多芬「艾格蒙」序曲與舒伯特第九都是德奧經典,Christian Tetzlaff 演奏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更是德奧曲目中必聽的小提琴經典曲目。

整場演出,Christian Tetzlaff 將布佬曲子演得中規中矩,小心不踰矩,可惜稍欠性格展現,量感也稍嫌不足。Harding 的指揮則是流暢有餘,深度稍嫌不足,不過舒伯特第九本來就是首很難讓指揮一展身手的難曲,Harding 的演出已讓人滿意,至少他讓巴伐利亞演奏出正宗厚重的德奧音響,還是很棒的一個現場。

 

2012/3/10 19:30

2012 台灣國際藝術節

彼得布魯克「魔笛」

大師出手打理莫札特的傳世經典,手段果然就是不一樣。這個舞台捨棄了管弦樂團,改以一台鋼琴伴奏,舞台佈景則整個以極簡舞台的形式呈現,劇本雖有精簡濃縮,卻沒有割掉重要戲肉,而在鋼琴伴奏下,歌手都能夠做出最精緻細膩的演唱,每一首詠嘆調都呈現出與眾不同的風格。

這個舞台厲害的地方在於,我步出劇院後,好長一段時間,都以為目前市面上所有的 CD 與 DVD 都不合格,只有這個舞台夠棒!是一個非常值得一看的演出。

本年度另一個人最推薦舞台。

 

豔后  

2012/3/31  14:30

2012 台灣國際藝術節

國光劇團「豔后與她的小丑們」

劇本改編:紀蔚然 / 導演:李小平 / 作曲:李哲藝

主演:魏海敏、盛鑑、溫宇航、朱勝麗

當冷調的紀伯非禮莎士比亞,再碰上唱西皮二黃文武場的國光劇團,又拉了李哲藝譜寫搭上西方管弦樂器的音樂,交相碰撞出的是一場驚喜處處的演出。紀伯將原來長大的劇本(莎士比亞的「安東尼與克麗奧佩特拉」)整個大轉換,蓋上正字紀伯標記 -- 反正劇名就明講,他無意搬演莎士比亞的劇本。熟悉傳統戲曲的票迷們或許很不習慣紀伯慣有的「叉題」與「疏離」(大概都會像蜜麗安那樣的抗議:「別再疏離了吧!」),而感到疑惑處處,但恐怕也無法否認這個舞台又為京劇走出一條可能的新路。

魏海敏飾演豔后十分精彩,這個角色任性、天真與玩弄愛情的心機都表達得拳拳到肉;盛鑑的安東尼可惜稍嫌斯文,比較沒有大將軍應有的氣勢;溫宇航則將機關算盡的屋大維詮釋得十分精彩。

本年度個人推薦最創新舞台表演。

Suor Angelica  

2012/3/31  19:30

2012 台灣國際藝術節

NSO 歌劇音樂會「修女安潔莉卡」

女高音:朱苔麗 / 次女高音:陳珮琪

指揮:呂紹嘉

國家交響樂團

一方面慶幸於又可以聽到朱苔麗老師精彩動人的演唱,一方面卻也擔心後續台灣女高音到底有誰可以接上朱老師的位置。普契尼這個很難得上演的「全女聲」歌劇本身已經夠精緻催淚,在呂紹嘉的指揮下更顯得層次分明,戲劇張力一步步推衍到極致,與朱苔麗高貴的音色形成頂絕搭配,最後以安潔莉卡的「沒有媽媽」詠嘆調走入悲劇尾聲,催淚指數十足爆表。

陳珮琪大概已經坐穩國內次女高音界的扛鼎地位,冷酷無情的公爵夫人唱得讓人齒冷,與朱苔麗形成良好的對比,可說是陳珮琪這一兩年最好的演出(更讓人憶起 06 年她唱的艾達與富麗卡...)。至於其他搭配的國內女歌手也算稱職,但朱老師一出,就全給壓下去了.... 

梔子花  

2012/5/12  19:30

2012 台灣國際劇場藝術節

比利時當代舞團「梔子花」

導演:Alain Platel、Frank Van Laecke

以半戲劇、半舞蹈形式演出老年變裝皇后的苦與悲,喜與淚,數位老年變裝皇后親自粉墨登場,說服力十足,再讓一位年輕演員與另一位女性演員演出這些角色年輕時都必須經歷的苦痛與拉扯,精準深刻的探討了多元性/別認同問題,讓台灣這個自詡多元平等,實質卻仍歧視處處的社會有一個深沈反思的機會。

整個舞台在歡笑中隱含著眼淚,悲苦中卻又透露出最後達觀的喜悅,或許不具感官娛樂性(像「暴風雨」與「魔笛」那樣),卻十足動人。 

Turangalila  

2012/6/16  19:30

NSO 探索系列:梅湘「愛之交響曲」

鋼琴:Roger Muraro / 電音琴:Valerie Hartmann

指揮:呂紹嘉

上半場的華格納「崔斯坦與伊索德」前奏曲與「愛之死」,是 NSO 有史以來演奏華格納最細膩精彩的一次,呂紹嘉積極的手勢引導下,整個前奏曲演奏得戲劇張力十足,弦樂滑音演奏得有釣人心弦的效果,愛之死的濃烈更讓人狂起雞皮疙瘩,是非常成功的演出。

我希望是我當天的座位關係,下半場梅湘的「愛之交響曲」卻成了呂紹嘉指揮的音樂會中我最不滿意的一首。我不知道是指揮還是樂團的問題,聲部之間彼此牽絆,在高揚的段落,樂團演奏得沸騰嘹亮,卻顯得非常吵雜,我聽得十足愕然。記憶中,簡文彬當年帶 NSO 首演此曲,卻沒有這個問題。還好樂曲中眾多靜謐段落則讓人稍感安慰。

拉麥可  

2012/9/8 19:30

「很久」二 :拉麥可

製作人:張四十三 / 導演:昊恩 / 指揮:張尹芳 / 國家交響樂團

主演:舒米恩、黃莉等

打這個分數,其實也是我自己買票時料想不到的。

2010 年「很久沒有敬我了你」,舞台上的演出與觀眾最後如打雷般震撼音樂廳的掌聲,每一場都安可得欲罷不能,讓這三場演出成了當年最讓人意外的黑馬經典,我自己在觀眾席上更是看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又笑得亂七八糟,南王歌手與交響樂團的搭配竟是如此這般的水乳交融,更是讓許多人津津樂道。

因此,可以想見,要演「很久」續集,我們這些當年倍受震撼的觀眾,自是有相當程度的期待。

可惜,最後演出的成績,與我的預期,落差實在太大。只給一顆星,我得承認,部份是因為這種太大落差的失落感導致的。如同企鵝評鑑給一顆星,那個代表的意義是「買到,你會ㄙㄨㄟ」,企鵝很少給這麼不好的臉色,我也一樣,真的很少給這麼差的評價,除了好幾年前一場劇院大雜燴「看不見的城市」與北市交的「莎樂美」外。

「很久沒有敬我了你」的成功,最大的因素之一是歌聲,與之相伴的是表現手段,最後才是故事。南王歌手們看似飆不完的高音與沁人心脾的美聲本來就是一絕,歌曲安排與故事相互呼應又起落有致,影像處理與舞台實際演出也有一定程度的相輔相成。所有這些架構起來,才構成當年轟動國家音樂廳的「很久」。

但以上這些元素到了「拉麥可」,卻幾乎消失殆盡。同樣處理傳統與創新之間的衝突,「拉麥可」將焦點放到原住民舞蹈與新潮舞蹈的衝突上,原本是很有梗的劇情,但既然是以舞蹈為主題,是不是有必要插入這麼多的歌曲,就很有商榷的空間(特別是與「很久」的眾家歌手與故事一比),這同時也就顯出讓交響樂團伴奏的「更加格格不入」-- 用一般樂團的效果是不是會更好?「很久」重編原民曲調的效果讓人驚異,「拉麥可」的樂團卻可有可無;陳述故事的背景影像與現場舞台間的交錯顯得過於做作,不如「很久」那樣的自然(除了最一開場,影片裡的雕刻師工具掉到地上,舞台上的指揮順勢亮出指揮棒這一個橋段以外),而大部分演出人員的「業餘感」與舞台呈現的拙稚感更讓整個演出效果大打折扣,到最後,我越發覺得我是在看一場學校社團的成果發表會,而不是可以登上國家劇院的夠水準職業演出。

本年度個人最「地雷」舞台。

九歌  

2012/9/22  19:45

雲門舞集秋季公演「九歌」

編舞:林懷民

沒有評分,老朋友都知道,我不給雲門舞集打分數,因為我一定會打高分,不客觀 XD

我對「九歌」有著十足濃厚的情感。這部作品 1993 年雲門 20 週年首演,我躬逢其盛,戶外轉播看一場,然後進劇院再看一場,大感震撼。後來「九歌」2007 年重演,我自是不會錯過。當年我就覺得林懷民應該會就此封箱,後來才知道林懷民當年也確實有這念頭,但 2008 年一場火災燒了雲門排練場,「九歌」眾神面具竟然沒有被燒毀,讓林懷民決定重建這部作品,並繼續演出。

這次演出,我最擔心的就是這次所有的角色,除了周章佞的「湘夫人」與蔡銘元的「山鬼」,其他獨舞者,包括當年我認定「找不到其他人可以跳」的「女巫」與「雲中君」,全部由新生代舞者擔綱,成效如何?讓人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畢竟是我一路參與到現在的作品啊!

成果?讓人驚艷! 

許芳宜  

2012/10/27  19:45

生身不息

編舞:Akram Khan、Christopher Wheeldon、許芳宜

獨舞:許芳宜、Wendy Whalen、Akram Khan

靠許芳宜在國際間建立的人脈,才有這一場精彩的演出。Christopher Wheeldon 的「Five Movements」讓許芳宜與 Wendy Whalen 都有極好的揮灑空間。整部作品精巧細緻,結構嚴整,四位獨舞者水準整齊,搭配無間,非常精彩好看。

許芳宜為自己訓練的年輕舞者編「出口」,小朋友們舞得生猛,已是盡責,可惜在編舞上,許芳宜畢竟是新手,並不是十分成熟的作品。

最後是 Akram Khan 編的「靈知」,敘事性格明顯,兩位角色的戲劇張力極強,這種角色是許芳宜的拿手好戲,與 Khan 在台上交手,令人屏息,現場音樂演奏演唱更強化整部舞作的衝突與悲劇感,很希望有機會能再看一次!

Dresden  

2012/10/28 19:30

德勒斯登管弦樂團

指揮:Christian Thielemann

上半場的華格納序曲一首比一首精彩,「崔斯坦」前奏曲與「愛之死」尤其精彩 -- 有意思,同樣的曲目,NSO 與德勒斯登的演出,都成了當晚最棒的演出!

下半場的布拉姆斯第一,有人認為 Thielemann 的指揮下,「布拉姆斯今晚沒來」,但我個人覺得還滿不錯的,樂團厚實的美聲尤其動人。

謎之音:可以別再演奏布拉姆斯第一了嗎?快聽到爛了!

 

2012/12/9  14:30

2012 Taiwan Connection 音樂節協奏曲之夜

音樂總監/小提琴:胡乃元

Taiwan Connection 樂團

在沒有指揮的情況下,樂團要如何演奏?當年貝多芬首演「第九」,曾有軼事說當天的黑牌指揮是第一小提琴首席,因為指揮台上耳聵的貝多芬根本聽不到樂曲進行,我其實很懷疑。

但聽了 Taiwan Connection,我才知道:這還真的有可能發生!但可以想像的是樂團團員每一個人都必須十足專注,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分心,否則一下子就走叉迷路,演出就整個報銷了!

簡單兩管編制的樂團,也就因此,迸發出難能可貴的向心力。每一首樂曲,聲音凝聚力十分驚人,好似台上是個八十人的大樂團,每一個聲部演出都精彩非常,沒有人在樂譜間迷路,所有的樂手都非常專心的演出。光是這樣的效果,就讓人很不願意去挑一些顯而易見的問題,特別是在缺少指揮的狀況下,樂團很難演奏出更細緻表情轉換的問題。這個問題在下半場的布拉姆斯第四尤其明顯:樂團演奏得非常流暢,大方向與層次都照顧到了,但比較細緻的表情、力度轉換與層次雕琢,很可惜的就會顧此失彼。

但即使如此,我仍願意向台上的音樂家們致敬!這是非常讓人震撼與感動的音樂會!

本年度個人最推薦嚴肅音樂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