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陀表示,「我要成名」這部歌舞劇的靈感來自美國多年前的一部歌舞片「歌舞線上」,將電影改為舞台劇版本。



不管是影片或舞台上,都極力呈現每個參與選秀者的成長歷程,在其中穿插歌舞表演。



這種演出方式如果是電影,可能還有比較高的接受度,但把這種劇本搬到活生生的舞台上,就得冒風險了。因為每個參與選秀者的背景故事並不一樣,編劇不可能硬把每個人之間用一種內在的方式做出連結,於是,雖然是以「一場選秀」為經,每個人的故事為緯,仍無法避免整個舞台故事結構的鬆散。



但因為是「歌舞劇」,評斷的標準就不能僅僅從故事面上來看了。像 Weber 的 Cats,其實也是非常鬆散的故事,但因為裡面的歌舞,讓這部歌舞劇硬是成為大眾喜愛的一部舞台作品。



「我要成名」既然在故事面上無可避免鬆散的危機,就必須靠歌曲來解決。大體上來看,每一首歌曲的編排都頗為用心,特別是專為這部戲創作的曲子,都非常嚴謹,不輸已經出版的老曲目。唯一讓人覺得「硬扯」的,是范逸臣回憶自己與好友一同唱歌的那一段。由星光二班五位新人客串的這一段,還「真是湊巧」的挑了他們每個人在合輯中的歌曲,以及那一首大合唱曲。歌曲硬扯,故事也頗「掰」,是不是唱片公司的強力要求?(很難不這樣聯想耶!太明顯了!)



結尾的方式確實別出心裁,讓現場觀眾直接在中場休息時,從 18 位演員中票選出四人,標榜「每次出線的人不同,結局也可能不同」,只是這種驚喜的期待並不實際。大多數觀眾還是以自己對台上表演者的既有印象來投票。我猜,這四天五場的演出,唐從聖、僅雯、張智成應該都一直被挑中吧?(還好導演夠精明,沒讓星光二班這五個人也進入票選名單中,否則舞台劇的創意很可能當場淪為星光粉絲大亂鬥)



最後談談場地與演出的關聯性。果陀似乎已經慢慢認定國際會議中心「是個可以開發演歌舞劇」的場地。這次看下來,確實,如果你的戲是像「我要成名」這樣近乎一場大演唱會,沒有什麼戲劇爆點,談不上什麼中心主旨,演員的個人投射也不需太要求的戲時,國際會議中心是很不錯的場地;但如果是果陀曾經演過的「情盡夜上海」或「西哈諾」,這個場地的親密性就很糟了。(國際會議中心是「加長版」的國父紀念館大會堂)



18 位參與演出的,有不少是藝人歌手,單以歌唱來說,除了唐從聖,都有一定水準,但儘管演員盡全力想把角色扮演好,劇本的鬆散結構與演員們「太職業,卻少了素人感」的特質,卻讓說服力大大降低。我必須很不好意思的承認:現場氣氛被一首一首歌曲帶動,我竟然可以「睡著」-- 天知道我是連看像瑪姬瑪漢「環鏡」、雲門的「書法三部曲」等超級「具有禪意」作品時,都還可以眼睛瞪大大的那種人~



單就聲光娛樂來看,這是個還不錯的作品(個人認為,那三位耍口技的精彩度壓倒其他人,我給滿分),但是將戲劇元素與演員演技加進來時,值不值得最低 800 元、最高 2500 元的票價,就很有討論空間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