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9 日晚上,麥斯基 (Mischa Maisky) 在國家音樂廳與 NSO 合作演出雷史畢基的「慢板與變奏」與 Dvorak 最有名的大提琴協奏曲。



Maisky 的怪,舉世聞名,他與 Sinopoli 合作的 Elgar,慵懶得不得了,他第二次的巴哈無伴奏錄音更是恣意奔放到了極點,慢得誇張,全然浪漫,樂評家聽得全部傻眼。



那麼,像 Dvorak 這樣陽剛至極的作品呢?



顯然,Maisky 有他自己的想法。他再度演出令人「先是傻眼,後是感動」的風格。如果你是帶著 CD 的刻板印象來聽,一定會如坐針氈,恨不得去他而後快:火花四冒的快速運弓、慢得細節畢露的線條,這種對比反差極大的表現方式全部出現在同一個人演奏同一首曲子的身上。



因為 Maisky 絕對不是保守派,他的恣意大膽,讓我們只能把他歸類在「浪漫派」的那一端--這沒什麼不好的。現場演出最吸引人的部分就在這裡:我們聽聞了保守端正的 Natalia Gutman,當然也能夠享受 Maisky 帶來的暢快淋漓。



而且你會發現,因為嚇死人的快,當進入陰柔的慢板線條時,他那種情感飽漲的音樂線條,不知道隱藏了多少的心事,他就這樣一股腦說給你聽。



很久很久,沒有一場現場音樂會會把我的眼淚逼出來了。Maisky 辦到了。



安可的兩首都是巴哈無伴奏。第一首德國舞曲,正巧就是林懷民拿來編「水月」引用的段落。閉起眼睛,想著雲門舞者們繞指柔的身影,難怪林懷民說,只有 Maisky 的巴哈才能拿來跳「水月」,其他版本都不行。Maisky 用這首曲子紀念他的老師,今年四月過世的大提琴泰斗 Rostropovitch,這是他在台上親口說的。



第二首基格舞曲,我完全傻眼--因為這首就是曾經出現在我的小提琴小品集裡的那首(當然我是用小提琴拉的)!聽聽人家的演奏,才知道為何人家會有這樣的地位:又是個浪漫至極的詮釋,特別是在中段轉小調的部分,Maisky 的真性情再度流露。



Maisky 怪嗎?非也。他只是很真心的告訴我們,他對曲子的感受罷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