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戲天王楊麗花重出江湖登上國家劇院公演,引發跟「歌劇魅影」相似的搶購熱潮,卻也爆發有人假借「敬老票」一買30多張,在網路兜售的事件。



真的拿黃牛沒皮條嗎?



黃牛的存在是因有人有其需求,在合法的門票購買管道都買不到時,黃牛就變成唯一的選擇。



這有兩層問題:一是兩廳院的政策問題,另一是購買者的選擇問題。至於黃牛本身的道德良知,本文不予討論,因為這些人本來就沒有道德良知。



這次的公演售票分成兩個階段。兩廳院之友預購期間,兩廳院很聰明的用了「每人限購四張」的限制,除了預購八折外,沒有其他優惠。儘管如此,先釋出的六七成門票還是在短短幾個小時內就搶得一乾二淨。



出現這種搶購潮,兩廳院就該有警覺,剩下的三成門票在八月一日開賣時鐵定更是供不應求,應該制訂更嚴格的售票規定,比如敬老票、學生票一次只能買一張(反正既然要憑證,一個人只有一張證件,只能買一張不過份)、每人限購兩張或四張等限制。沒想到兩廳院八月一日開賣時竟然是什麼限制都沒有,一個小時內,最後三成門票搶得一張不剩。



問題來了。有人在桃園的端點一口氣用敬老票買了30多張。



使用更嚴格的限制,兩廳院不應該做不到,既然能夠在兩廳院之友預購期做出限制,何以不能在全面開賣時做出限制?另外,兩廳院對於其餘售票端點的訊息傳遞是否準確?為什麼有人可以現場在端點一口氣買30多張「敬老票」?



印象中,針對購票張數做出限制,第一次經驗是在1993年,維也納愛樂首度訪台。世界超級樂團首次來訪,主辦的兩廳院把票價壓出低到不行的 500~3000 元,早知會引爆搶購潮,兩廳院在月節目簡介上早早打出「每人每場限購兩張」的限制。當時沒有網路購票,要買票,請到兩廳院,或當時少得可憐的其餘售票端點。結果,兩場四千張門票,兩個小時不到,一空。



這是我見過最嚴格的購票限制。



「歌劇魅影」來台時一樣引爆搶購潮,雖然搶得快,但因為也有購票限制,雖然黃牛賣得凶,沒多少人罵兩廳院,很簡單,機制已經訂出,怎麼怪兩廳院呢?



這次是兩廳院自己要找罵挨。三成門票,竟然沒有任何購票限制,難怪大家要把兩廳院罵到臭頭。



觀眾真的就只能任由黃牛囂張嗎?



這幾年我也有過這樣的經驗:想看的表演,低票價早已搶光,很想看!但我不會去跟網路黃牛買票。



理由很簡單:我就是要讓你沒錢賺。到時你去退票,還要加收手續費,你一樣回不了本。



如果這次你真的去買了他用敬老票、學生票價格買來的門票,就算你用比原訂票價還低的價格買到,到時你沒有證件進場,還是得補足差額,告訴你,花的錢會比原訂票價還多。



而且,換個角度想想:沒去看這場公演,會出人命嗎?



我已經放掉太多場想看又沒辦法看的演出,漸漸的,我開始很阿 Q 的安慰自己:至少我是屬於全台灣兩千三百萬人的多數那一邊。看不到是很可惜,但那不是必須。



而且,只要想到:如果大家都不去買黃牛票,他就會血本無歸,我就很爽。沒有道德良知的人,不管你損失多少,都不值得給予任何一點的同情。



如果是你,你的選擇會是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