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開收音機聽愛樂電台,九點鐘的「什麼是音樂」安排南管介紹。



我以為是彭廣林自己要講南管,沒想到他有點「耍混」,放了片介紹 CD。



好,重點不是這個,重點是那片 CD 的講解方式。



南管,對現代人而言,早已經是陌生到不行的樂器,可是仔細聽了這片 CD 沒五分鐘,我就確定這片 CD「錄了等於白錄」。



怎麼說?



無論背景音樂多麼的古典、南管,當講解者以極度制式化,跟小學生朗誦課文一樣的方式「念稿子」時,吸引力就已經下降百分之六十。勉強自己聽她在念什麼,才發現這講稿有夠「疏離」,動不動就用文言文來句「正所謂...」,沒十分鐘我就把收音機關了。



如果這篇稿子是以書本方式呈現,那還 OK,當然還是會有疏離感,但絕對不會像念給別人聽一樣受不了。我並非反對文言文,但實在要考慮一下聽眾的感受與吸收力。



為什麼介紹南管就非得用這種咬文嚼字到讓人暈倒的方式?為什麼不白話一點?為什麼不用更可親的口氣、語調來介紹?如果它真的是個好東西,當你用比較平易近人的方式介紹時,不是更容易讓人領略它的好嗎?



大概是講解者太本位主義了吧,覺得南管就是要這樣介紹。如果是這樣,以後請不要抱怨為什麼沒有人要聽南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